首页 |要闻 |教育 |科技 |时尚 |汽车 |体育 |家居
祭奠.jpg
探寻泽雅古纸的千年魅力——寻访泽雅纸源村纸山文化
发稿时间:2023-09-22 14:31 来源:未知 作者:gaoxiang

写在前面的话:千年纸山悠悠,发展生生不息。2023年暑期,温州大学鹿鸣青故事寻访实践团深入泽雅基层,踏上这片满载纸文化的土地,乘着千年古纸的清香,于山野田地间寻找泽雅书写的乡村振兴篇章。历史慢溯,泽雅的新故事正在悄然有序地展开……

 

纸源村,位于泽雅镇西南部,距温州市区30多公里,是国家级非遗屏纸制作技艺传承地、省级文明村和3A级景区村。在这里,保留着中国目前最原始、最完整的古法造纸术,其中一些流程和工序与《天工开物》中所记载的相吻合,并且手工操作贯穿生产全程。因此它被称为中国造纸术的活化石。我们这次调研的目的地就是这里,好一探古法造纸的秘密。纸源村的潘永康书记一见到我们,就提出先带我们去参观保留的造纸现场和造纸技术专题展览馆,以便更好地进行讲解。

潘书记告诉我们,纸源村由横垟、唐宅、下良三村合并而成,现居人口200余人。由于古法造纸技艺复杂、利润不高,村中仅剩三户人家还在坚持造纸。没走多久,我们就到了造纸技术体验区。每个小作坊都独立城区,用低矮的石墙隔开。作坊体量小,数量多,平面多呈长方形,单开间,一面石墙,三面通透,石墙有明显的收分,石墙上开有储物的墙洞,木结构为四架五檩,屋面覆小青瓦。

古法造纸主要有十六道工序:砍竹、做料、腌刷、爊刷(煮料)、洗刷、捣刷、踏刷、淋刷、烹槽、捞纸、压纸、分纸、晒纸、理纸、拆纸、捆纸等,每一道工序也十分讲究,约为106步,对纸农的技艺水平要求很高。我们重点参观了捣刷和捞纸两道。捣刷用到的工具叫做“水碓”,是以溪流为动力的木制舂捣设备,纯天然无污染。彰显了古代劳动人民利用自然的无穷智慧。

位于泽雅镇石桥南斗的四连碓手工造纸作坊还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目前为止唯一承载我国古代造纸技术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纸农利用水碓对“刷”进行舂捣,形成絮状的纸绒。这一步既辛苦又危险,必须不停地翻动纸绒,稍不留神还会被“刷”砸到手。由于水碓的造价高,常常是好几户人家轮流着用,在夜里捣刷也就成了家常便饭。

再经过三道工序,便来到了捞纸。捞纸所用到的工具叫做纸帘,由帘子、帘床、帘尺等部分组成。此时的纸绒已经成了深黄色的纸浆。只见一位老奶奶把纸帘水平放入盛有纸浆的纸槽中,再拿出时,纸帘上便魔术般地出现了“纸”。这一步会决定纸的厚薄,所以十分考验纸农的技艺。捞出的纸会统一堆在旁边的石板上,成为纸墙或者纸岸。此外,潘书记还向我们介绍了用来腌竹的水池,这一步是为了让竹子变得更加柔软,同时还会用生石灰进行杀菌消毒。“我们这些撒了生石灰的水都不会放到附近的河里去,不然就污染了山上的河流。”潘书记特别向我们介绍了这一点。不论是古代的手工造纸,还是现代先进的机器造纸,都十分容易对环境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坏。只有注重环境保护,才能真正地实现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

参观完造纸体验区后,古法造纸的整个流程在我们心中逐渐清晰,让我们感受到古代纸张的来之不易,更因有无数纸农为中华文化的保存和流传作出巨大贡献而感到庆幸。

随后,潘书记又带领我们来到了纸源村纸山文化专题展览馆,馆中的展品陈列有序,造纸技艺的历史脉络更加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泽雅传统造纸专题展示馆由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红旗大礼堂改建而成,建筑面积600余平方米。展示包括中国传统造纸发展史、温州及泽雅的造纸历史与中国其他地方代表性手工造纸等三部分内容,通过文字资料、图片和造纸工具实物及各种衍生品的展示,配以视频、声音、流程演示等多种媒体形式,对纸文明的传播、泽雅造纸的工艺流程、纸的应用延伸等进行详细地阐述。

据有关史料记载,宋朝宣和年间,福建人为避战乱而迁居泽雅。泽雅位于温州西部山区,山高林密,雨水充沛,盛产水竹,具备了古法造纸的二大条件——丰富的水力资源和充足的造纸原料,福建人带来的造纸术就在这里落地生根,历经千年不衰。

潘书记向我们介绍到,泽雅由于常年温暖湿润,雨水充沛,水力资源丰富,竹类生长旺盛,泽雅先民善于挖掘山水中的价值,利用当地的资源与环境,孕育出了独特的纸山文化。曾经,泽雅家家户户能造纸,人人会造纸,他们的生活与“纸”息息相关,因而被冠以“纸农”的称谓,纸农们一方面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生产,一方面积极培育自然资源为生产生活服务。

步入展示馆大门,映入眼帘的是由长短不一的原色纸圈组合而成的展陈玻璃柜。馆内展陈整体布局以红、蓝两色为基调,将纸山的发展历程演绎地淋漓尽致。简约的展柜、详实的文字、生动的图片,加之当地古老的造纸工具实物及各种衍生品的展示,配以声音、视频、流程演示等多种媒体形式,对泽雅造纸的工艺流程、纸文化的传播、纸的应用延伸等详细地进行阐述。

泽雅传统造纸技术传承了古代造纸技术的精华,保留了历史的痕迹,整个流程近乎古代手工造纸。其竹纸生产需要经过竹、料、刷、浆、纸等五个环节,主要生产流程包括“斫竹”“做料”“腌刷”“爊刷”“洗刷”“捣刷”“踏刷”“淋刷”“烹槽”“捞纸”“压纸”“分纸”“晒纸”等步骤。这些工序均需要专人用专门的工具进行手工操作,其中一些工艺流程甚至比《天工开物》中所记载的更为原始。

馆中展出了纸砑、纸锉、纸印等各种造纸所需要的工具,而且在馆中最长的一面墙上,造纸十六道工序如画卷般铺开,每一道工序的下方除了附上操作简介以外,还将造纸过程通过人物剪影具象化地展现在眼前,造纸第一道工序“斫竹”的下方装有一个小型的透明圆形展窗,展窗中的小人正挥舞着斧头砍伐竹子,以作为造纸原材料。

在馆中我们又了解到,以前纸的销售是由专门的纸行来完成的,由“伢郎”负责向纸农进行收购,还有专门的部门来对伢郎进行管理。据瓯海关统计,从1920年到1930年的十年间,温州总共向外出口了207776担纸。

泽雅传统造纸,孕育了独特的纸山文化现象。在这片方块之地,纸农生生不息的劳作和生存智慧,就这样延续至今。无论是巧夺天工的四连碓,还是成排连片的纸槽、腌塘,它们带着千年纸山的文化烙印融入了泽雅的山水之中。(本文由温州大学鹿鸣青故事寻访实践团团队成员负责采访、整理。)


责任编辑:gaoxiang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人才招聘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ZjYouth.cn. 合作QQ:748492175

Copyright © 2015-2017 www.zjyouth.com.cn 浙江青年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有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均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立即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