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传统文化沃土 开创立德树人新篇
发稿时间:2016-06-25 11:21
来源:
——嵊州市传统文化教育名家讲堂暨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举行
浙江教育频道讯(通讯员 钱方法 朱军良)为弘扬传统文化,推进立德树人;分享教学经验,增进校际交流,近日,嵊州市传统文化教育名家讲堂暨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在嵊州剧院举行。
活动由市教体局教研室和嵊州市育英小学联合举办。来自全市各地的300多位语文教师和育英小学的700多位家长,还有市教体局教研室、市关工委等单位领导也一同参加了这场别开生面的教育活动。
活动安排了“育英小学传统文化教育节目展演”、“育英小学传统文化特色办学经验介绍”、“传统文化教育名家讲堂”、“育英教师国学研讨课”、“特级教师课堂观摩和讲座”等内容。
传统文化节目展演
——把死文字变成活画面,台上德音台下掌声
整场活动由育英小学孩子的传统文化节目展演拉开序幕。
六B班学生表演的古装穿越剧《梦回唐宋》
这次展演的节目有《三德歌》表演唱、古装穿越剧《梦回唐宋》和《千字文》吟唱、古诗文歌舞《风雅育英》以及《戒子书》大合唱等。他们用唱、吟、歌、舞的形式,将“老文化”穿上“新外衣”,把“死文字”变成“活画面”,从不同视角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也表达了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三年级学生的《千字文》吟唱表演
整台演出让人耳目一新,也引发了大家心灵上的共鸣,赢得了台下阵阵掌声。
育英传统文化特色办学
——抓住“四教”全面推进,专家赞许领导肯定
育英小学韩纪兰校长就传统文化特色办学之“四教”实践:抓“境教”——学校环境对孩子的熏染影响;抓“经教”——国学经典“读”“解”“悟”“行”的教育;抓“礼教”——以做人为基础的常规礼仪教育;抓“艺教”——与传统文化相关联的体艺教育,并以此“四教”为纲,对这些年来学校特色办学的情况结合图文作了具体介绍。如在谈到“境教”方面,韩校长介绍学校这些年来先后投入200多万元,在校门设计、围墙美化、楼宇命名、展厅建设、影视教育、文化特色等方面,不断添加传统文化元素,使校门添古风、围墙添德教、楼宇泛儒韵、廊壁存古训、广播送雅乐、影视传德音、处处显儒风。学校通过这样的环境打造,熏染孩子们的心灵。
育英小学传统文化教育陈列室
比如在“经教”方面,韩校长还重点介绍了学校如何利用好寄宿制学校特点,在每周晚上增设一节国学课,每天早上辟出20分钟经典诵读时间等开展教育和诵读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她还介绍了学校如何做好激励推进文章,如每月进行一次“阅读章”的评比,每学期开展一次班级“十大文曲星”的评比,每学年安排一次经典诵读“状元班”、“探花班”和“榜眼班”的评比,同时借助重要节日,组织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研讨、汇报和展示活动等,以此营造氛围,激励学习,推动教育。
参加交流发言的市教研室副主任田晓军和其他专家,对育英小学数年如一日地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咬定青山不放松,扎根就在传统中”的教育实践探索,表示了赞许和肯定。
传统文化教育名家讲堂
——国学教育国家重视,孩子需要
“名家讲堂”环节也是本次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主办方特别邀请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北京育灵童教育研究院院长李灵玲女士,请她就目前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了介绍。
李院长的报告从民国大家们幼年时期以什么作为国文启蒙入口,抓住了听众的心。接着,她又从地缘名家鲁迅入手,讲到鲁迅之所以成为鲁迅,跟他童年时期在“三味书屋”诵读那些貌似“诘屈聱牙”的“四书五经”不无关联。如果缺失了这样的一段国文基础,可能世上就少了这样的一位文化名人。
李院长还把传统文化从“文化知识”、“技艺技能”、“经典文本”等作了划分,并指出其中的核心内容是国学经典。国学经典是几千年来国人国文教育的归依,也因此造就了一大批真正的学者大师,并在人心安宁、社会和谐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国学经典教育也是最高效的语文和道德教育。
她的报告还向与会者传递了一个重要信息:国家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其中以教育部去年3月26日颁布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指导纲要》为标志,以加大中、高考古诗文分值为手段,激励学校重视传统文化教育,也为语文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
接着,她还就育灵童教育研究院如何担纲“普及国学教育”的使命,研发并推出“五位一体”(“教材”、“教学用书”、“师资培训”、“国学经典教学软件系统”、“数字化国学专用教室”)的教学解决方案,有效打通国学教学“瓶颈”,为教育助力等方面作了介绍。
最后,她希望有更多的学生能通过对国学经典的学习,认识其价值,激发其热情,增进其素养,成为一个既有知识又有文化的现代中国人。
传统文化课堂教学研讨
——国学经典历久弥新,价值永恒
钱迷老师执教的《弟子规·信》课堂场景
在活动中,育英小学钱迷和商伟利两位老师开出了两堂国学研讨课。钱迷老师执教的《弟子规·信》,从“解字”入手,引出“信”为“人言”,“人言”首要为“诚信”,由此导入新课学习,并对照“规训”主动设疑:何为“言出有信”?并引出要去“诈”(欺诈)、去“妄”(自夸)、去“佞巧”(花言巧语)的教理文脉。如此安排教育内容,显得有条不紊,思路明晰。教学中,钱老师还配以《狼来了》、《狐狸和乌鸦》及孩子们在校园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展开解读,让一年级小朋友对“信”的重要性和如何在“语言”中落实,有了一个具体而清晰的认识。
商伟利老师执教的《论语·君子与小人》课堂场景
商伟利老师执教的《论语•君子与小人》也亮点纷呈:比如他采用陈琴老师“素读”的教学理念,围绕新课内容,展开大量边缘诗文的吟诵阅读,以此加大孩子们的古诗文贮存,来提升语文教育的效度。又比如他能结合文本,寻找“教了能懂”的章句,引导孩子从疑处深入,由果索因,找到文本中蕴含的事理关系,引发孩子感悟理解。如解读“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句时,商老师故意设疑:为什么对待同一件事情,每个人表现出来的情绪态度不同?孩子们由此展开讨论,得出“心量的大小”与“情绪变化”的关系,做到用国学智慧来化解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情绪和心理问题,巧妙落实“学以致用”的国学教育理念。
总之,通过这两堂课的教育展示,在场的老师和家长们初步感知了国学经典的魅力所在,感悟了它不是束之高阁的老古董,只要教学得法,便能打通古今,连接生活,化腐朽为神奇,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
传统文化名师课堂
——传统文化教育教无定法,也有范式
活动的最后一项内容是名师课堂。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江苏连云港市教研室副主任朱红甫老师,作为当前国学教学名家,走进活动现场,为大家带来了一堂精彩的国学观摩课,并作了题为《小学国学教育基本范式》的讲座。
朱红甫老师国学观摩课
朱老师以“课堂展示”和“课后讲座”的形式,展示了国学教育如何有效地入课堂、激兴趣、提绩效、惠学生的招法。同时,他还用从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教方学法——“解字理”让国学课堂充满魅力;“借图片”让国学教育直观形象;“讲故事”让国学课堂生动有趣;“接生活”让国学经典亲切可人;“设情境”让国学课堂声情并茂等,借助《笠翁对韵·六鱼》这一课的教学,作了生动形象的展示。
此外,面对内容多纷繁、意蕴有浅深的经典文本,他还提出了“一读就懂的不要教;教也不懂的不要教;教了能懂的要用心教”的教育主张和根据不同文本选择不同教法(如“鲸吞反刍式”和“分解整合式”等)的教育秘笈。
最后,朱老师结合自身教育实践,概括国学教育的基本范式为:“读得顺”、“解得巧”、“记得住”、“用得出”。
总之,整场活动能紧扣“弘扬传统文化,推进立德树人“这个主题,贯穿“国学经典的当代价值”这条主线,展现“经典可以穿越时空,打通古今;历久弥新,造福当代”的文化意义和教育价值。
活动现场
笔者感言:
社会的美好取决于人类的美好,人类的美好取决于心灵的美好,心灵的美好又来自于个体生命意识之觉醒。而圣贤经典是最关注生命和心灵成长的文化;它是提升人类思想、精神和道德境界的文化;它也是促成人类与自己的心灵、与自然、与社会和谐相处的文化。但在这百余年里,我们很多人却忘掉了祖宗,抛弃了传统;割断了命脉,背离了文化。可喜的是,在今天,我们看到越来越多像育英小学这样的学校和老师,他们在用自己的一份文化良知和教育责任,做着这项修复文化断层的工作。
借此,我们也呼吁有更多的教育者能加入其中,并肩前行,一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热点
推荐